查看原文
其他

2023北外滩国际航运论坛大咖演讲集锦 | 港口圈

港口圈 2024-03-04


9月22日上午,2023北外滩国际航运论坛在北外滩世界会客厅隆重开幕。本届论坛由交通运输部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以“开放、合作、创新——共建全球航运新格局”为主题,邀请境内外相关政府代表、国际组织负责人、领军企业和权威机构代表及知名专家学者参会,围绕全球海运航空业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进行对话和交流,持续深化国际航运事务合作,促进国际航运业健康发展。
上海市委书记陈吉宁出席开幕活动并致辞。交通运输部部长李小鹏通过视频致辞。
把握全球发展大势,深耕航运重点领域,推动上海国际航运中心从“基本建成”向“全面建成”跃升

陈吉宁指出,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是党中央、国务院交给上海的重大战略任务。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立足国家战略需要,把握全球发展大势,深耕航运重点领域,推动上海国际航运中心从“基本建成”向“全面建成”跃升。全力打造世界级航运枢纽,完善融海陆空铁水“五位一体”的集疏运体系,加快航运重大工程建设,在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打造世界级港口群、机场群。持续提升航运服务能级,用好浦东引领区、临港新片区开放优势,支持开展国际船舶交易,完善航运综合金融服务,提升航运保险承保能力,打响上海高端航运服务品牌。引领航运业智慧低碳转型,加快建设智慧港口、智慧机场、绿色航道,加快布局船舶清洁燃料供应链,积极参与国际航运规则和标准制定。欢迎与会嘉宾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多提宝贵建议,为推动国际航运业高质量发展、共建全球航运新格局贡献智慧力量。上海将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和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为企业来沪投资兴业提供优质高效服务。

坚持统筹融合,筑牢航运之基;坚持生态优先,顺应绿色之变;坚持创新驱动,增强发展之能;坚持交通天下,汇聚四海之智



李小鹏指出,习近平总书记高度关心航运事业发展,多次作出重要指示,为航运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当前我国已成为世界上航运设施体量最大、海上运输货物最多、海运连接度全球最高的国家,航运业在服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对外贸易中发挥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为推动航运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他提出四点倡议:一是坚持统筹融合,筑牢航运之基。二是坚持生态优先,顺应绿色之变。三是坚持创新驱动,增强发展之能。四是坚持交通天下,汇聚四海之智。

国际海事组织秘书长林基泽出席开幕活动并致辞。挪威渔业与海洋大臣比约纳·塞尔内斯·谢兰,新加坡交通部代部长徐芳达通过视频致辞。



开幕活动上,围绕深化港口友好关系、推动绿色智能发展、提升航运枢纽能级、完善航运服务功能以及洞察行业前沿趋势等方面发布了一批最新成果。

主论坛上,交通运输部副部长付绪银在主旨演讲中回顾了我国航运业在过去一年中取得的成就,围绕航运业的开放合作和智慧创新提出新的要求;上海市副市长张小宏介绍了上海航运业在推动高水平开放、深化务实合作、探索创新发展中取得的成果,并对上海航运业向更高能级、更高质量发展中发挥的作用提出建议。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书记马建堂,国际海事组织秘书长林基泽,国际民航组织秘书长胡安·卡洛斯·萨拉萨尔分别在主论坛上发表了演讲。
主论坛嘉宾演讲如下:

开放合作 创新引领 共建全球航运发展新格局
交通运输部副部长 付绪银
尊敬的张小宏副市长,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上午好!很高兴在金秋时节与大家相聚在美丽的申城上海,共同参加2023北外滩国际航运论坛,围绕“开放、合作、创新——共建全球航运新格局”这个主题进行深入研讨和交流。
北外滩国际航运论坛坚持国际化、高端化、专业化的发展方向,已连续举办三届,成为深化航运发展经验交流的重要平台、推进航运务实合作的重要纽带,为促进国际航运交流与合作、推动行业可持续发展、助力世界经济和贸易复苏发挥了积极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航运是国际贸易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世界各国人民友好往来的重要纽带;经济强国必定是海洋强国、航运强国;经济要发展,国家要强大,交通特别是海运首先要强起来;要促进海上互联互通和各领域务实合作,积极发展“蓝色伙伴”关系。
纵观世界历史,向海而生、临水而兴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一部世界强国史就是一部交通强国史、航运强国史。总书记关于航运发展的系列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航运业的本质特征和历史方位,为新时代中国航运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中国航运人要不负使命重托,认真学习领会、抓好贯彻落实。
过去一年里,中国航运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持续推进航运高质量发展,始终与世界航运业界一道,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地缘政治冲突等风险挑战,努力克服全球经济增长乏力等不利因素影响,积极应变、主动求变,共同推动航运业平稳健康发展。
我们着力打造布局完善的航运基础设施体系。截至2022年底,中国港口万吨级及以上泊位2751个,拥有水上运输船舶12.19万艘、净载重量2.98亿吨。水路保通保畅成效持续巩固,2022年水路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同比增长10.9%;全国港口货物吞吐量达156.8亿吨,集装箱吞吐量近3亿标箱,同比分别增长0.9%和4.7%。今年以来延续增长势头,1—8月份水路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同比增长26%,全国港口货物吞吐量、集装箱吞吐量、水路货物运输量同比分别增长8.4%、4.8%、8.0%。航运成为服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硬核”力量。
我们着力打造高效联通的航运服务网络。航线服务网络加快完善、韧性不断增强,海运连接度全球最高。疫情期间全国港口、航道总体保持不间断运转,有力保障了“出口货物出得去、进口货物进得来”。目前,我国已与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航线联系,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和地区的海上互联互通程度不断加深。国内首个集装箱航运指数期货产品上市,助力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
我们着力打造绿色智慧的航运发展样板。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新能源清洁能源在航运业加快应用。目前,长江、西江流域已建成LNG动力船舶450余艘。上海港到洛杉矶港绿色航运走廊建设持续推进,2022年全国港口集装箱铁水联运量同比增长16%,沿海主要港口铁矿石和煤炭绿色疏港比例分别提升至70.0%和92.3%。运输结构调整不断深化,我国已建和在建自动化码头规模稳居世界第一,长江干线电子航道图延伸至京杭运河,冷藏集装箱港航服务提升行动深入推进。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当今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国际航运业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中国已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作为世界重要的航运大国,我们将始终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坚持与世界相交、与时代相通,深入落实《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扎实推进交通强国五年行动计划。充分发挥航运优势作用,以开放求发展、以合作求共赢、以创新求变革,奋力谱写交通强国航运新篇章,努力当好中国式现代化的开路先锋。
一是坚定不移推进高水平开放融合,进一步提升航运服务水平。依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推进航运业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统筹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促进航运协调发展。在互联互通上,打造一流的港航基础设施和运输装备,建设一支安全可靠、结构合理、绿色智能的现代化海运船队,持续完善辐射全球的航运干线网络和覆盖广泛的支线网络,提升港口枢纽功能,提高航线网络连接度。在服务功能上,借助新一代信息技术和互联网商业模式,全面推进船舶交易、船舶管理、船舶代理、客货运代理、航运经纪等传统航运服务业升级,培育壮大航运交易、航运金融、航运保险、信息咨询、法律仲裁等现代高端航运服务业。依托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和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推动航运政策制度创新,支持上海市打造更高水平的国际航运中心,推动长三角共建辐射全球的国际航运枢纽。
二是坚定不移推进高标准创新驱动,进一步提升航运绿色智慧发展水平。牢牢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推动科技赋能、绿色赋能,提升航运高质量发展水平。在数字化转型上,积极推动区块链、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航运深度融合。推进国内新建自动化码头和传统码头自动化改造,提升码头装卸、水平运输、堆场作业等流程自动化水平。研发推广新一代集装箱码头操作系统,推进智慧航道建设,加强梯级船闸全线智能调度,提高电子航道图覆盖范围,开展船舶环境感知、智能航行、船岸通信等关键技术设备攻坚。支持打造基于区块链的航运服务网络,推进电子提单国际标准制定,让科技成果惠及国际航运产业链上下游。
在绿色低碳转型上,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贯穿航运全生命周期,推动LNG、甲醇、电能等新能源清洁能源在航运领域落地应用。持续深化运输结构调整,完善港口集疏运体系,大力发展铁水联运、水水中转,推动大宗货物和中长距离货物运输“公转水”“公转铁”,不断提高沿海主要港口利用疏港铁路、水路、封闭式皮带廊道、新能源汽车运输大宗货物的比例。持续推进国际航行集装箱船舶和邮轮靠港使用岸电,积极推动上海港绿色甲醇加注服务项目尽快落地,改善船舶、港口用能体系,让绿色成为航运业发展的鲜明底色。
三是坚定不移推进高品质合作共赢,进一步提升国际航运治理水平。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并重,加强国际间航运交流与合作,推动发展成果共享和经验互鉴,共同解决国际航运物流供应链痛点堵点。在深化全球航运治理合作上,加强与周边国家和地区、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在海上搜救、反海盗、防污染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积极参与国际海事组织等相关国际组织工作,办好北外滩国际航运论坛、航海日论坛等合作交流平台。加强航运安全、绿色、智能等技术标准研究,为国际标准制定贡献中国智慧。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合作上,以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为引领,按照共建共享共治原则,充分发挥我国在离岸深水筑港、自动化码头建设、大型港机制造、巨型复杂河口治理等领域的技术优势,加强港航基础设施建设合作,深化与沿线国家和地区需求对接,推动成果共享、技术共用,实现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扬帆起航凌云志,中流击水正当时。航运业开放、合作、创新是大势所趋、发展所向,更是全体航运人的应尽之责、应立之功。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国际航运业一定能够乘风破浪、扬帆远航,驶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最后,预祝“2023北外滩国际航运论坛”取得圆满成功!谢谢。
相通共进 拥抱革新—为共建全球航运新格局贡献上海力量
上海市委常委、副市长 张小宏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刚才跟大家一起在开幕式上聆听了几位领导的发言,深受启发,很有收获。
上海因海而生、向海而兴,近年来,围绕推进建设世界一流国际航运中心,上海以排头兵的姿态和先行者的担当,坚持开放包容,坚持改革创新,坚持合作共赢,在外资准入,航运管理,绿色港航,航运服务等多个领域开展了探索和实践。
一是持续推动航运高水平对外开放。努力推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持续提升航运要素和资源配置能力,稳步拓展规则、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率先实施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管理模式,目前上海国际海上运输、国际船舶管理、飞机维修等航运相关领域均已对外资开放,国内首家异地缴纳社保的外资船舶管理公司,首个取得海员外派机构资质的外商独资船舶管理公司相继落户上海,探索实施国际登记船舶入籍检验开放,跨境贸易投资高水平开放,外汇管理试点等多项措施。首家外国验船机构获批在上海开展船舶法定检验入籍检验。
二是不断深化务实、共赢的港航合作。与各方通力合作,推进航运高质量联动发展。持续推进长三角港航一体化合作,强化江河海联运功能,优化长三角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专区功能,加强长三角水域海空联动执法。全面深化国际港航交流合作,与国际海事组织签署合作备忘录,共同关注和推进解决海事安全和保障、海员权益保护、智能航运等重大事项。上海港和洛杉矶港共同倡议建立绿色航运走廊,共促航运业可持续发展。
三是积极探索航运服务的创新。精耕临港新片区经济新体制试验田,实现航运领域多个首创性突破。成功落地国内首单外资班轮沿海捎带、船对船保税LNG加注、跨关区国际中转集拼试单等业务,国际同保税标准仓单,质押融资等创新业务,首创跨境船舶租赁,境外新造船跨境融资租赁新模式。
“一司两地”监管模式、进出境货物“径予放行”等制度,制定全国首个船供物料分类与编码标准体系,实现五万余种船供物料产品,一物一码,精准匹配,填补了中国在国际船供行业标准制定领域的空白。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习近平主席在致2021年首届北外滩国际航运论坛贺信中指出,航运业是国际贸易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世界各国人民友好往来的重要纽带。当前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全球贸易一体化发展面临新的障碍,这些都对航运业发展带来更大的挑战。但我们坚信,开放之共进,合作之共赢,创新之发展,唯有开放合作步伐才能更有效率的推动全球航运市场联通,要素资源共享,在开放中创造机遇,在合作中破解难题。唯有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积极应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为代表的新技术,推动航运业生产模式,商业模式,组织形式和运行秩序加快重塑,才能更好的促进航运业不断发展和突破,为全球经济贸易复苏作出新的贡献。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上海将按照市委十二届三次全会部署,深化高水平改革开放,着力打造世界级航运枢纽,为共建全球航运新格局贡献“上海力量”。
一是为国际航运聚合开放打造“上海门户”。上海将进一步围绕海港和空港两大国际化枢纽,持续优化链接全球的海、陆、空、铁集疏运体系,全力建设服务品质全球领先的国际集装箱海港枢纽和世界级航空枢纽。目前,洋山深水港区小洋山北作业区集装箱码头已全面开工,建成后将进一步推进长江黄金水道江海联运发展,促进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功能完善和能级提升。沪通铁路二期工程全面开工,建成通车后将填补上海东部地区干线铁路空白,实现更加便捷的海铁联运格局。浦东国际机场四期扩建工程已经开工,将加快长三角区域互通互联,为建设世界一流的国际航空枢纽提供基础保障。东方枢纽上海东站启动建设,建成后将形成集航空、国铁、市域铁路、城市轨道交通等交通功能,以及站场城一体化开发的大型综合交通枢纽,持续强化开放枢纽门户功能。
二是为国际航运互联互通创建“上海链接”。上海港港口连接度持续十余年保持全球首位,已经成为全球航运互联互通的重要一环。在此基础上,上海将加快打造服务对内对外两个扇面的大平台。对外,上海将加快推进国际港航互通能力,进一步促进国际航空和邮轮客运市场恢复。目前上海两个国际邮轮母港均已恢复国际航线,上海邮轮出境游进入常态化运行新的阶段;上海虹桥机场国际、港澳台航线“重启”,浦东国际机场洲际航线和通航点数量加速恢复。对内,上海将加快水公铁集疏运系统建设,进一步完善多式联运和集疏运体系,继续布局内陆集装箱码头,实现上海港与水路、铁路、公路的高效衔接。目前“南通至上海”海铁联运班列正式启运,无锡、苏州至洋山港的海铁联运通道顺利打通,上海多式联运网络体系正在加快完善建设。
三是为国际航运创新策源提供“上海动力”。今年是上海自贸区正式设立十周年,自贸区已经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高地,在制度创新方面发挥了先行先试的重要作用,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上海经验”。
在新阶段下,上海将进一步依托经济新体制试验田,一方面加强制度创新和供给,推动航运基础服务业转型升级,促进航运衍生服务业能级提升,促进航运科技服务业创新突破,全面优化航运服务业发展环境;另一方面,持续探索构建智慧绿色航运发展机制,突出科技赋能,推动港口智能化升级,加快绿色甲醇等船用新能源布局,持续打造数智航运生态圈,加快建设绿色港口、智慧机场,着力推动航运业智慧绿色转型。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经过前两届的成功举办,北外滩国际航运论坛正逐步成为国际航运领域重要的观点交流平台,政策发布平台,规则孕育平台,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将继续秉持开放、合作、包容的态度,与各方一起,以论坛为平台,交流思想,分享经验,促进合作,共谋发展,推动共建全球航运新格局,携手开创航运事业美好未来。
最后,预祝本届论坛取得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在深化改革和对外开放中实现国际航运中心能级升迁
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党组书记  马建堂

尊敬的各位中外来宾,各位朋友,很高兴在金秋时节来到美丽的黄浦江畔,与大家相聚“北外滩国际航运论坛”。下面我就加快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和来宾们分享两部分想法:
一、中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高水平对外开放为中国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提供着重要的机遇
第一,中国经济深度嵌入全球链条,需要国际航运中心联结和畅通国内外产业链与供应链循环。改革开放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2022年,中国GDP超过121万亿元,工业增加值突破40万亿元,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的比重接近30%。中国建成了规模大、体系全、竞争力较强的产业体系,拥有41个工业大类,覆盖着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的工业门类。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深度融合,已成为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诸多制造业全球供应链的中心。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变革和全球化浪潮推动下,世界各经济体也都日益成为全球经济的组成部分,人员在世界频繁出行、生产要素在全球频繁流动,这就需要国际航运中心对频繁、海量的人员、要素和产品流动提供高效的集散和配置,对众多的分布全球的供应链和物流体系进行高效支撑。
第二,中国具有超大规模消费市场,为国际航运中心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我国是全球制造业大国,也是全球最大能源资源进口和消费国,大豆、铁矿石、原油、天然气、铜铝矿等消费量快速增加,部分初级产品的进口依存度已超过70%。中国有14亿人口,占全世界人口总数的比重接近20%,是美国的4倍、欧洲的3倍、日本和俄罗斯的10倍。中国拥有4亿多中等收入群体,中国居民的消费正在经历从有向好,从商品向服务的一系列的转型升级。消费升级乃至消费变革,不仅会带来高品质、高附加价值、高时效的物流服务需求,也必将对中国物流和供应链体系调整和升级产生极为深刻的影响,为国际航运中心发展带来海量的市场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第三,中国货物贸易规模全球第一,需要国际航运中心提供比肩世界一流的航运服务。自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我国货物进出口规模不断攀升。2022年中国进出口总值首次突破40万亿元人民币关口,规模再创历史新高,已连续6年保持世界第一货物贸易国地位。出口产品结构也在持续的优化升级,且具有自主品牌、自主知识产权、自主营销渠道以及高质量、高技术、高附加值的产品比重明显上升,外贸发展自主动力显著增强。这就要求国际航运中心加强物流设施建设和信息化、智能化绿色的改造,推动数字航运平台建设,进一步提升全链条服务效率,为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加油助力。
第四,中国经贸合作伙伴趋于多元化,需要国际航运中心提供更有力的全球联通保障。尽管近年来逆全球化主张与行为不断地升温,但全球化是世界潮流,不可能被阻断,更不会被逆转。2022年,中国经济承受了“三重压力”,但中国与东盟、欧盟、美国的进出口总额仍分别达到6.52万亿元、5.65万亿元、5.05万亿元(人民币),分别增长15%、5.6%、3.7%。东盟继续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占我国外贸总值的15.5%。特别是,自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国与沿线国家贸易规模持续扩大,十年间中国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年度贸易额从1.04万亿美元增加到了2.07万亿美元,翻了一番,年均增长8.6%,同沿线国家双向投资累计超过2700亿美元。未来随着共建“一带一路”的持续推进,我国同沿线经济体的贸易规模将进一步的增长和扩大,这就要求国际航运中心不断提升全球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以多种方式与发展中国家和“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地区一起,新建和改造物流航运设施,提升通关、运输和集散水平,为与这些国家的贸易和航运合作提供坚实的物流联通基础。
第五,中国制度型对外开放不断深化,需要国际航运中心不断推动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和服务创新。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全面履行入世承诺,关税总水平由15.3%降至目前的7.3%。我国已签署并实施的自贸协定共14个,涉及22个国家和地区,与自贸伙伴的贸易额占我国贸易总额的比重由2012年的17%提升至2022年的35%左右。自贸协定内容日益丰富,多领域开放水平也不断提升。2022年,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生效实施,区域内90%以上的产品将逐步实现零关税。除此之外,我国积极的推进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和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DEPA),努力向高标准自贸协定的目标迈进。所有这一切都要求我国国际航运中心率先向制度型开放转变,进一步提高全方位航运服务的自由化、便利化,增强对国际航运人才和资源的吸引力,推出影响全球航运资源配置的多种航运指数,打造高度自由便利、全程服务优化、客户增值为先的世界一流国际航运中心。
二、关于上海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的几点想法。
自2001年国务院批复的《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提出,要把上海建设成为现代化国际航运中心以来,经过二十多年的奋斗,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在国际联通能力、航运资源集聚程度、航运服务功能等方面已经进入世界前列,对上海经济、金融、贸易、科创中心的建设、引领带动区域一体化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下一步,上海现代化国际航运中心建设,要从进一步服务国家战略的高度,不断推进制度创新和功能升级,在国际运中心的良性竞争和高质量发展中实现能级提升的新跨越,在强化全球资源配置、科技创新策源、高端产业引领和开放枢纽门户四大功能上作出新的贡献。对此,有两方面的建议:
第一方面继续锻造“五大”核心能力。
一是以上海国际航运中心为枢纽完善国际物流供应链网络,增强国际联通能力。进一步完善上海港到非洲、南美洲主要港口的海运通道,提升上海在全球集装箱枢纽港地位和全球大宗商品贸易中心地位。加强上海与西部陆海新通道的衔接与合作,加强与中西部陆港的联系,增强服务“一带一路”的能力和带动作用。以上海为核心打造长三角世界级航空货运网络,成为高技术、高附加价值及高时效制造业和相关产品的国际供应链枢纽。
二是加快上海同长三角共建辐射全球的世界级港口群,进一步发挥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引领能力。支持市场主体以资本为纽带强化长三角港航一体化,共同推进沿江、沿海港航项目合作开发,更好形成分工合理、优势集成、利益共享、相互协助的发展格局。要鼓励长三角各省市求同存异,先将具有较强带动作用的新增集装箱码头和相关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纳入一体化优先时序,然后逐步将大宗散货、多式联运体系等增量项目及存量资源整合纳入一体化发展范围,实现以增带存、先易后难、循序渐进,以推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的协同发展。
三是提升国际专业服务功能,增强全球要素集聚能力。以航运金融、船舶管理、航运专业服务、航运交易、航运咨询与技术等航运服务业为重点领域,构建培育高端航运服务业生态体系。降低国际物流企业的融资成本,简化投资审批手续。探索航运离岸金融服务,减少外汇管制环节,便利资金在自贸区和境外自由流动。律师、仲裁员和经纪人在上海短期从业放宽资格限制,为国际航运商务人士业务往来提供便利。打造数字口岸,建立“通关+物流”跟踪查询系统。加强智能航运监管机制建设,推动各节点信息实时动态可视、可控,完善船舶通关“一站式”作业。
四是提升航运科技创新能力,加快技术研发及应用。上海要在航运数字化、绿色化等新赛道上实现快速布局,加强航运数字技术、船舶技术等研发基地和应用场景在沪更多的落地,强化新型业务模式实践探索。加快出台绿色航运、数字航运、智慧港口的技术标准,推动技术标准国际间互认。
五是强化国际航运全球治理能力,提升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鼓励我国行业协会、研究机构、航运船舶企业、专家学者到国际组织任职、工作、交流,加快融入全球航运治理体系。
第二个方面是探索“三个”制度突破。
一是实施更加开放的航运和空运政策。在国际对等基础上,扩大第五航权安排,试点开放第七航权,推动上海自贸试验区国际船舶管理服务创新试点。
二是提升航运资源要素跨境流动便利性。在数据安全制度框架内,建立国际航运离岸数据中心,实现跨行业部门数据共享。推动更多航运指数期货产品上市,进一步增强上海在全球集装箱运输中的定价权和影响力。提高融资汇兑便利水平,支持在沪银行编制跨境金融服务专属方案,鼓励优先使用人民币结算。
三是在上海自贸区探索实施与国际接轨的航运税收制度、国际航行船舶登记制度和海事仲裁制度。研究船舶吨税制改革试点,支持国际供应链内企业间交易环节税收适度减免。鼓励中资公司将上海列为外贸合同条款中的海事仲裁地。探索国际商事审判案例指导,建立与国际通行接轨的商事纠纷审判规则体系。
各位朋友,中国对外开放的大门将越来越大,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提质升级,将进一步推动上海成为国内大循环的中心节点,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并进而为世界经济复苏和航运市场增长注入更多动力。
谢谢大家!

国际民航组织(ICAO)秘书长  

胡安·卡洛斯·萨拉萨尔
女士们、先生们,大家好,很荣幸能在北外滩国际航运论坛上发言,本届论坛主题是“开放、合作、创新——共建全球航运新格局”。我要感谢中国交通运输部和上海市人民政府给予我这次机会。
当今的全球经济环境充斥着不确定性,但同时也存在着机遇,使这种状况变得更糟的是保护主义贸易政策,通常表现为税收和关税形式,以及正在不断扭曲市场的国际冲突。正是在此背景下,国际民航组织再次将重心转移到重新深化全球化之上,以顺应我们今天新格局这一主题。
与此同时,我们还在学习新冠疫情给我们带来的经验教训,以增强全球航班网络的韧性。在这两方面,开放将是关键所在,请允许我引用国际民航组织理事会复苏专项工作组提出的一项关于疫情的建议,该建议鼓励各国给予额外的双边航权,特别是所有货运航空业务的第七航权。新冠疫情期间,授予航权是一种特殊权益,但我们现在认识到这些政策能够给货运航空带来永久裨益。
国际民航组织大会也通过了一项相关决议,我想要强调一点,更广范围来说,欧洲共同航空区等区域案例表明,开放可以给区域发展带来多大的成就。我们应该思考非洲单一航空运输市场等项目,如何造福非洲大陆自由贸易区等新的贸易集团。
我注意到海事行业各利益相关方积极参与到议程当中,在此,我想感谢各大航运公司和基础设施提供商,在过去两年进行的飞机采购和业务安排。国际民航组织大会还要求我们的理事会处理外资投资航空公司公约涉及的其他问题。航空公司和管制自由化公约,可以使商业模式更加多样化,从而使发展机会更加多元。
我还想强调一点,包括海运在内的新兴商业模式,为我们提供了多式联运网络的新视角,启发我们如何通过创新,也就是今天的第二个主题词以及分享最佳实践来提高效率。其中一个例子便是数字信息交换,我们在纽约的兄弟机构,国际海事组织在这方面发挥着主导作用。
除了海运,电商零售商也在不断创新业务布局,将飞机融入其业务安排之中。鉴于企业家数量激增,国际民航组织准备向各国和其他利益相关方提供电商货运指导,这将帮助他们获得蓬勃发展的电商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利益。
我刚刚说了货运,但支持旅行开放,满足便利化要求的安全性也需要重大创新。为此,国际民航组织引入了新的旅行证件标准样式,如数字旅行凭证和可见数字印章,这些证件可以采用已知的联系方式,能够在国际范围内低成本快速颁发和验证。我们还在建设和维护支持这些工具所需的基础设施,如国际民航组织公钥目录相关系统和样式的全球互操作性至关重要。
无人飞机系统(即无人机)以及未来空中交通存在机遇,但要想抓住这些机遇,需要我们不断创新和开放,未来将存在完整的监管认证,但国际民航组织正在积极协助成员国努力实现愿景,包括制定安全和经济监管指南。
当然,我们不能仅限于讨论这些问题,却忽视了气候危机,开放还要求我们牢记最初的减碳需求,并通过不断创新,找到减碳的多种方式。虽然许多重要方式可以帮助我们实现目标,但我希望在全球范围内我们能关注可持续航空燃料,低碳排放燃料和更清洁的能源。
到2050年,这些燃料能够将航空碳足迹减少55%,是国际航空实现2050年全球净零排放目标的最大关键。今年11月,国际民航组织成员国将在迪拜举行第三届航空和替代燃料会议,即CAAF3,相关燃料的政策,融资和实施支持也将列入CAAF3的议程之中,全球框架将会出现。
国际民航组织还发起了援助能力建设和培训计划,即ACT-SAF。这一计划支持所有地区可持续航空燃料的发展和部署,迄今为止,已有85个国家个45个组织加入了ACT-SAF。这一计划也得到了国际民航组织国际航空碳抵消和减排计划(CROSIA计划)的进一步支持,125个国际民航组织成员国表示,将从2024年1月1日起自愿加入该计划。
我想借此机会,邀请尚未加入ACT-SAF计划的国家加入该计划,以巩固可持续航空燃料市场,并邀请大家也加入CORSIA计划,因为这些计划为减排项目投资提供激励。
现在,请允许我再简单谈一谈合作,合作是国际民航组织非常重视的一个话题。合作是芝加哥公约的核心,正是合作使我们能够在近80年的时间里,保障民用航空的安全,可靠和有序发展。如今,合作使我们能够一起制定净零目标。合作让我们走出了新冠疫情,合作对于实现我今天讲述的所有目标至关重要,大家在本次论坛上的热烈讨论,将对全球民航和航运行业意义重大,我也希望通过论坛讨论,我们能找到新的方式,在论坛闭幕后围绕我们的目标继续开展合作。
我期待看到各位在本次论坛中取得重要成果,也预祝本次大会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国际海事(IMO)组织秘书长  

林基泽
尊敬的马主任,尊敬的副部长,尊敬的张市长,尊敬的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我非常荣幸参加第三届北外滩国际海运论坛,我衷心的感谢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和上海市人民政府邀请我在本次论坛上发言。
今年非常特别,今年是中国加入国际海事组织50周年,中国作为国际海事理事会成员,是A类成员,长期以来为国际海事工作在50年来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在国际海洋规则,全球海洋治理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我想借此机会感谢中国政府在此期间对于国际海事组织的鉴定支持和积极的参与。
全球合作对于确保海事更安全、更环保、更可持续和更高效至关重要,航运对于全球贸易可持续发展和能源转型来说仍然是不可或缺的,海上运输仍然是运输大宗货物最具成本效益和环境可持续性的方式。最近的挑战凸显了航运港口和海员在全球贸易中德重要作用。75年以来,国际海事组织作为联合国的一个专门机构,一直是全球航运标准制定机构,确保全球货物的安全可靠、高效和可持续的流动。
国际海事组织的旅程始于1959年,通过新版的《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这是海上安全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此后国际海事组织的职责扩大到解决海事安全贸易便利化,责任和赔偿等问题,我们在适应不断变化的行业需求,包括减缓气候变化,推进技术发展,今天国际海事组织专注于数字化自动化,包括开发海上自主水面船舶代码,以及通过海事单一窗口实施船舶第一港停留和离港的电子信息交换,这些努力将提高航运和海上运输效率,加速海上贸易数字化。
在我们迈向可持续的未来时,航运业必须推动脱碳以及数字化、自动化和创新技术,确保海事人员,尤其是海员的网络安全和福祉仍然是我们的首要任务。海员是航运业的支柱,他们的福祉是至关重要的,我借此机会向数百万的海员表示感谢,他们是全球经济的无名英雄,尤其是在疫情期间。
今年也是防污公约通过50周年,这是保护海洋环境,免受船舶污染的重要里程碑。今年世界海事的主题是防污公约50周年,我们的承诺将继续,这强调了防污公约对于船舶设计,运营和环境保护变革性的影响。
女士们、先生们,世界必须团结起来应对气候变化,这给海事部门带来了最大的挑战,也就是脱碳,国际海事组织在船运脱碳方面的全球领导地位至关重要,我们必须带头提供一个实现绿色航运目标的全球框架。在过去十年,国际海事组织在减少国际航运温室气体排放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这一历程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就是最近通过了2023减少航运温室气体排放战略,这个战略是今年7月通过的,这个战略设定了一个共同愿景和雄心勃勃的目标,也就是在接近2050年实现温室气体净零排放,这标志着海上脱碳的新篇章。
虽然它可能没有办法完全满足每个成员国的期望,但是它代表了多年谈判的结果,并且得到了所有成员和行业的一致认可。如果没有我们的成员国和行业代表们坚定不移的合作、协作和耐心的话,那么这是不可能实现的,所以我对此深表感谢。这个战略的通过只是一个开始,它是得到一致通过的,是成员国一致通过的,这是非常了不起的一段旅程,尤其是过去的一年,甚至在战略通过前也有很多戏剧性的变化,可以说像过山车一样,我们的合作,沟通,双边,多边,我们进行了很多非常特殊的对话和谈判,最后我们的结果是得到了全体的支持,所有成员国,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能源出口国,最不发达国家,小岛国家,所有国家都提供了支持,对于这个战略的通过,我真的感到非常地自豪,我们的成员国在努力的工作,并且工作越来越努力,175个成员国一起在努力。我们得到了海事航运行业大力的支持,所有航运的领域,包括ICS,包括前任主席,整个行业的社群,在各个地方都是提供了全体一致的支持,并且我们也有很多的合作,我们的航运和港口航运有很大的合作。
我知道,我们港口的机构在这里,我们有很多航运和港口之间的合作,这是非常了不起的,在这个过程中,我想说,我们在上海,我们在中国举行这样的论坛,我想强调一下中国突出的贡献,这里有不同政府的政策,我们也是脱碳的目标。我知道中国对此有很大的贡献,不仅是中国政府,也在鼓励其他国家一起来做,一直到最后一刻,一直到我们通过了这个战略,所以非常感谢中国的政府作出的特殊的努力。
北京的代表,上海的代表,以及在伦敦工作的人,我非常感谢他们特别的巨大的贡献,然而这只是一个开始,为了实现净零目标,我们必须按照既定的时间表采取综合的措施,我们非常希望大家一如既往的支持与合作。我们刚才听到了国际民航组织秘书长的发言,他也是我的好朋友,他也打了几次电话给我,他说到根据国际民航组织的经验,怎样能支持我们,通过我们的战略,他也想帮助航运业来应对气候变化,我对此表示非常感谢。
我们的雄心勃勃的战略旨在刺激低碳和零碳燃料的技术开发创新和研究,我们已经见证了在全球范围内针对这些替代燃料研发计划的不断增加以及技术创新,包括氢和氨燃料船的试点项目。国际海事组织正在积极的支持成员国迈向绿色航运业,不断扩大我们的技术合作和能力建设项目,强调技术的发展和绿色海事基础设施,所以NTCC这个是在上海的,也是和上海海事大学进行了很好的合作,也是一个很好的范例。
数字和能源转型也理所当然的引起了人们对未来海事劳动力以及福祉的关注,因为他们仍然处于行业的最前沿,我们需要确保他们做好了准备,在绿色可持续和数字化海事部门工作,IMO致力于不断发展劳动力的教育、培训和技能发展。
女士们,先生们,航运和相关产业对于国际贸易和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非常感谢所有海事利益相关方的贡献,现在国际海事的文书正在使得航运更加安全,更环保,更有韧性,更高效,更可持续。几个世纪以来航运业成功经历了转型,并且将继续适应并繁荣发展,我相信包括中国在内的国际海事组织成员国的支持和配合下,以及在行业的支持和配合下,我们一定会加深国际海事合作,促进全球航运业的可持续发展。
最后我衷心的祝愿2023北外滩国际航运论坛圆满成功,我期待着会议有丰硕的成果,谢谢。
END

往期热文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2023北外滩国际航运论坛大咖演讲集锦 | 港口圈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